企業數位轉型到永續轉型之路
SAP 資深產業價值顧問 高慈薏撰稿
ESG 已是企業轉型新顯學,不論高碳排產業如鋼鐵、電力到一般性消費性電子乃至零售業,企業碳足跡追蹤管理與減排能力將成為競爭力關鍵指標之一,影響企業接單能力與獲利。對企業而言,需要以更具國際視野與策略性的角度去思考 ESG 行動方案,因此本文整理當前國際發展趨勢‘、產業現況與企業挑戰,提出四大 ESG 策略發展建議,協助企業思考如何建立更扎實的永續能力,邁向「ESG x 數位轉型」之路。
- 全球趨勢 – 低碳轉型迫在眉睫
- 重點行業挑戰與因應-永續成為企業競爭力關鍵指標
- 行動建議 – 從勢在必行到行之有道
- 結語
全球趨勢 -低碳轉型迫在眉睫
自第 26 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多國達成格拉斯哥氣候協議(Glasgow Climate Pact)後,全球永續發展進入新紀元,各國政府除研擬國家碳中和目標與永續相關資訊揭露法規外,亦紛紛投入預算推動產業低碳轉型如降低能耗加速採用新能源、導入新製程、落實循環經濟等行動,同時藉由碳配額、碳定價,建立碳權交易平台等配套措施管制企業碳排放量。碳有價已成為趨勢,因此又有「大碳時代 Big Carbon Age」來臨的說法1。
過去 5 年,我們看到很多企業關注數位轉型,基本上企業的數位力的確也成為企業運營的分水嶺,尤其是在面對 Covid-19 這類黑天鵝事件,有些企業快速的轉換商模,因此反而尋找到新的商機與市場; 然而應變力與數位力較低的企業,則快速的殞落、消失。
展望 2023 年的大碳時代或碳有價時代,許多行業將面臨更嚴峻挑戰,產業格局與疆界將擴大,像是運輸業往純電移動發展,許多企業內部推動減少碳排,紛紛購置電動車取代燃油車,然而在電動車與充電樁市場,科技新創與資通訊大廠的風頭更甚於傳統汽車品牌;在企業競爭優勢建立上,物料、產品與解決方案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也將被視為是重要的一環,且成為向供應鏈下游買家或品牌業主呈報的必要資訊; 在品牌價值與消費行為方面,如新的消費世代崛起, Z 世代消費者在購物時,將比其他世代更重視產品的永續性價值而非品牌2。 此外,投資人對企業經營與評價,將包含更多綠色指標與永續作為。整體而言,因應上述挑戰,企業在永續轉型上,應有更多創新積極的思維與策略。
重點行業挑戰與因應-永續成為企業競爭力關鍵指標
觀察不同行業之領導廠商永續轉型當前作為與方向,歸納幾個重點提供參考:
- 消費性電子:隨著消費者環保意識高漲,品牌業者除了在製程上加速使用再生/新能源比例外,從產品設計到包裝、原物料使用上都融入更多永續元素。此外,除了對自身的努力外,也有部分品牌業者要求供應鏈投入,最具代表性如 Apple 承諾 2030 年實現供應鏈和產品要達到 100% 碳中和的目標,同步展開供應商清潔能源方案(Supplier Clean Energy Program)計畫,此外更在其供應商行為準則 – 溫室氣體排放項目中,要求業者需詳細登錄碳足跡,並每年進行查驗工作。
- 半導體業:部分半導體企業已設定短中長期減碳目標,像是簽署科學基礎減量目標(Science based target,SBT)或是加入 RE100 倡議,至 2050 年實現 100% 再生能源使用。根據 Mckinsey3 的報告,在半導體製程中,約 80%溫室氣體排放來自範疇一及範疇二,因此降低製程設備與公用設備能源使用、進行綠色製造,減少製程氣體排放、優化能源供應以及透過環保材料和源頭管理,提升廢棄物回收率為產業主要重點。
- 汽車業:大型車廠積極落實循環經濟於全價值鏈,除了生產製程導入新的技術與方式,像是汽車龍頭業者BMW建立鋼材回收再利用的循環鏈,力求達到 2030 年前集團內 50% 以上鋼材源自再生材料目標。另外像是商業模式創新,如Tesla應用電動車載具結合電池儲能設備、用戶網絡及通路,發展出虛擬電廠新服務型態,開發綠色商機。
- 鋼鐵業:屬於高碳排產業,往往是國家減碳政策的首要實施對象,企業面臨相當大的壓力,因此驅動鋼鐵業者積極採用更高效率的冶煉與製造技術; 優化短流程、長流程產量比例,以減少電力的使用與溫室氣體的排放; 強化清潔能源替代使用、開發碳捕捉與碳封存技術,甚至投入氫能煉鋼等。
- 零售業:零售業最大挑戰即在於碳排放量主要來自於供應鏈,而非自身,根據 CDP 報告,零售業的供應鏈(範疇三)平均排放量是企業營運和直接排放量(範疇一+範疇二)的 28.3,遠高於行業整體平均的 11.4 倍4,因此如 Walmart 在 2017 年啟動 Project Gigaton 計畫,邀請供應商共同採取減碳行動,並提供減碳目標設定指導、實施方法、碳排計算工具以及其他創新永續解決方案等,目標是 2015 年至 2030 年間能降低供應鏈上游和下游碳排放 10 億公噸。另外,像是透過精準預測消費者需求,減少生產/庫存浪費,代表性案例如瑞士最大的零售和批發/生產業者科浦集團(Coop Group)。
圖一/ESG 行動乃大勢所趨
行動建議 – 從勢在必行到行之有道
面對上述趨勢與產業挑戰,企業在永續轉型過程中,更應注意幾項打底的工作,建立更扎實的永續能力,包括:
- 建立企業永續風險管理機制:在永續議題延燒下,企業將面臨更嚴峻的市場風險、法規/監管風險、實體資產損害風險、投資者風險、聲譽風險等五大風險。因此經營者須將永續發展視爲企業風險管理組成的一部分,將永續發展和合規性嵌入到業務流程和數據中,同時充分掌握國際/行業減碳標準與規範,合理化並且控制企業風險因子與風險數量,洞悉法規對業務的影響 ,並能隨著全球法規和標準框架的變化,即時更新因應。
- 打造更有效率的 ESG 相關數據管理系統:堅實可信賴的 ESG 發展策略是建立在數據基礎之上。比如沒有原物料的碳排放資訊,就無法計算真實的產品碳足跡與可能對應的碳成本,亦無法做出更及時有效的採購策略或是發掘減量空間與機會;或是現在很多企業正在研議碳中和與減碳排目標,但卻面臨企業碳排與能耗資訊散落、統計方式不一致和數據品質差等問題。RHI Magnesita 是一家全球領先的耐火材料製造商,爲鋼鐵、水泥、金屬和玻璃等行業提供高於 1200°C 的高溫工藝系統和解决方案,屬於高碳排行業,因此當他們提出低碳轉型目標時,第一件事情就是處理 ESG 管理系統,採用 SAP EHS Emissions Management, 打造符合國際監管要求、全方位可追溯、自動統計分析的全球統一排放管理平臺。
- 將 ESG 落實於企業日常營運活動:ESG 對企業而言,不應只是一份報告書或是口號。而應該是與企業價值鏈緊緊相扣,讓企業在各面向的活動都能實踐永續企業的精神。對企業經營者而言,就需要一套系統,將這些ESG因子,轉化成財務管理的語言與思維,更方便去計算營業成本、部門 KPI 等等;甚至能透過模擬,協助企業去針對各種情境作思考。比如說協助解決不同顆粒度經營管理問題,產品 A 與產品 B …產品 X 的碳足跡與成本比較?不同地區、部門的碳管理績效?全球碳市場配額與價格對應到如何優化與配置以降低持有成本等。
- 全方位 ESG 績效與財務績效整合管理:隨著國際財務報導準則基金會(IFRS Foundation)成立國際永續準則委員會(International Sustainability Standards Board,ISSB),全球通用的永續財務報導準則預計在 2022 年底前公布,企業 ESG 績效與財務績效的關聯性將更為緊密,這也代表傳統財會系統必須升級優化與永續管理整合,除了對財務指標進行檢視外,更應加強 ESG 各項指標即時分析與洞察,並提出貨幣化的語言供決策參考,助力企業打造數位與永續雙優勢。
結語
企業數位轉型到永續轉型並非僅是單一部門或是企業的問題,同時包含跨系統數據資料整合串接、創新商模開發應用、供應鏈上下游協作,並與合作夥伴進行價值共創等。SAP 從企業資源規劃到永續企業解決方案,可全面協助企業數位化管理人才、經營、環境、社會和經濟等各面向之影響,助力企業邁向「ESG x 數位轉型」之路。
圖二/落實 ESG 建立永續的財務管理框架
—
歡迎您與我們聯繫
- 撥打 SAP 專線:0800-885-989
- 線上專⼈洽談:https://reurl.cc/9GmN3n
- 加入粉絲⾴:https://goo.gl/EAjYTF
- 觀賞 YouTube 頻道:https://goo.gl/AjjnXL
—
參考文獻
-
1Credit Suisse Group, Carbon Markets The Beginning of the Big Carbon Age, https://www.credit-suisse.com/media/assets/sustainability/treeprint-carbon-markets.pdf.
-
2 Firstinsight, The State of Consumer Spending: GEN Z Shoppers Demand Sustainable Retail, https://www.firstinsight.com/white-papers-posts/gen-z-shoppers-demand-sustainability
-
3Mckinsey, Sustainability in semiconductor operations: Toward net-zero production, https://www.mckinsey.com/industries/semiconductors/our-insights/sustainability-in-semiconductor-operations-toward-net-zero-production
-
4 CDP, Transparency to Transformation: A Chain Reaction, CDP Global Supply Chain Report 2020, February 2021, p. 14